2024年11月13日,清华大学药学院-药学前沿学术论坛第十七期在医学科学楼B323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沈教授在论坛中就“上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北肿团队探索与体会”进行了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药学院张永辉教授主持。论坛伊始,张永辉老师隆重介绍了沈琳教授,并对沈琳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主讲嘉宾介绍
沈琳,北京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Ⅰ期临床试验病区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牵头国际国内多项临床研究,促进新药获批适应症13项,研究成果改变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30多项。建立国际消化道肿瘤精准免疫治疗新标准,引领免疫治疗时代,包括靶向CLDN18.2的CAR-T突破实体瘤细胞治疗瓶颈,提升胃癌疗效近10倍等。建立消化道肿瘤临床与转化研究体系,探索药物新靶点,促进32个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并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BMJ, Nature Medicine, Lancet Oncology, JCO等国际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70余篇,他引总计23140次,H指数70。撰写64部国际国内诊疗规范,获国家专利15项。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等;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主讲内容
沈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上消化道肿瘤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影响。中国是世界范围内上消化道肿瘤非常高发的国家之一。截至2022年,全球胃癌患者的人数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排行第五,而这其中53%以上的患者在中国。除患病率高外,胃癌还具有预后差,异质性强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了国人的生命健康。遗憾的是,近二十年来对抗上消化道肿瘤的药物研发屡遭失败,因此,对其创新药物的研发和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已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沈教授以自身临床医生的身份为落点,结合自己多年以来在临床治疗中的丰富经验,重点讲述了临床医生做研究的目的与导向。她指出,临床医生做研究与科研工作者做基础研究不同,要把患者和临床需求视为金标准,要以临床结果为导向,才能达到精准治疗。沈教授以最初的靶向胃癌HER2的治疗为例,详细讲述了她们如何克服抗HER2治疗耐药的困境,一步步提升其在胃癌中的疗效。沈教授团队结合首个国产ADC药物RC48-ADC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重新定义了HER2阳性,使得获益人群从17%提至27%,达成了国际首个中低表达HER2-ADC的突破性治疗。为了进一步提升RC48-ADC的疗效,沈教授在后续分析了HER2阳性胃癌免疫微环境特征,提出将RC48与免疫检查点PD-1抑制剂联用,使得疗效翻倍,现已开始一线Ⅲ期试验,有望在后续为胃癌患者的精准治疗进展带来福音。
接着,沈教授又详细介绍了她们在多个靶点如CLDN18.2、FGFR、MET、RAS、Treg、B7H3、ICI等临床研究的探索过程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和耐药机制。同时她还重点强调了她们在临床研究过程中认识的提升,即基础研究和临床不能脱节,也为此建立了与精准治疗相关的高质量样本库、拟人化模型库和多维度的临床转化研究平台。
最后,沈教授提出中国肿瘤诊治和研发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个体化的患者诊疗,开创创新的治疗方法,以及实现精准医学和新药研发突破,并希望卫生从业者、研究者、决策者等多方面能够协作强化和提升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与沈教授围绕报告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交流。在对论坛的总结中,钱锋院长提出我们药学院应始终把服务人类健康作为最高追求,要紧密结合生物医药领域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和临床需求,把创新药物转化视为做基础研究的最终目的,同时也表达了在未来能与沈教授团队合作,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