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学期,药学院成功举办博士生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以营造开放互动的学术氛围、促进跨实验室交流与合作为宗旨,致力于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表达水平与综合素养。
多位博士生在沙龙中分享了科研训练的阶段性成果与心得。通过专题报告、深度问答等环节,同学们不仅展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创新的科研思维,也在交流中激发了新思路、新见解。整场活动互动频繁、讨论深入,充分体现了药学院博士生优秀的学术水平与不断探索的科研精神。

报告题目:《胰腺癌定殖的工程化细菌用于靶向和持续的蛋白治疗》
针对胰腺癌药物递送难题,王开新同学开发了一种新型工程化细菌载体,通过体内定向进化技术筛选出特异性肿瘤定殖菌株,并构建了可同时表达溶胞菌素和透明质酸酶的双功能工程菌系统,实现直接杀伤肿瘤和重塑肿瘤微环境的双重目标。该研究为胰腺癌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报告题目:《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5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
张湍同学基于USP15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发现苗头化合物并开展深入的构效关系研究和结构优化,得到USP15的高效小分子抑制剂,并以小分子为探针开展其抑制机制和抗癌活性等研究,为乳腺癌等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报告题目:《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self-activation and G-protein coupling of P2Y2 receptor》
蓝宝良同学综合运用冷冻电镜、细胞信号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系统揭示了P2Y2R在配体识别、G蛋白选择性及N端介导的自激活机制等方面的特征,并基于该靶点开展纳米抗体筛选。

报告题目:《Albumin-Hitchhiking and Diphtheria Toxin-Derived Fusion Protein for Cytosolic Cytotoxin Delivery in KRAS-Mutant PDAC》
唐天昕同学汇报了搭白蛋白便车以及白喉毒素衍生的融合蛋白用于KRAS突变胰腺癌的胞质药物递送研究,该研究发现,该融合蛋白可利用白蛋白的肿瘤靶向作用、白喉毒素的内含体逃逸功能和毒性,实现KRAS选择性的细胞杀伤作用。

报告题目:《Albumin-binding nanobody-drug conjugates as targeted therapy for KRAS-mutant cancers》
王睿同学研究发现,在设计偶联物时,纳米抗体的结合表位必须避开某些特定区域。这种策略能够有效保留白蛋白对KRAS突变肿瘤细胞的天然靶向性。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偶联物不仅能显著抑制KRAS突变肿瘤的生长,且展现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报告题目:《Functional Study of Slc44a2 in CD4+T cells》
盛琳琳同学发现转运蛋白Slc44a2会通过胆碱代谢调控线粒体功能的稳定性来调控Th1细胞分化;在李斯特菌感染实验中,敲除SLC44A2能够增强体内Th1细胞介导的对细菌感染的免疫,揭示其在T细胞免疫中的关键作用。

报告题目:《History mapping of inter-organelle contacts in living systems via CLAP-ID》
郭弘扬同学开发了CLAP-ID技术,通过光控邻近标记策略,实现对活细胞与活体中细胞器互作过程的多组学记录与映射,为细胞器动态互作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报告题目:《基于核酸适配体和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分子检测研究》
岳鑫同学将高选择性的核酸适配体与高通量、实时的纳米孔测序技术相结合,实现对特定生物标志物,如毒素小分子、蛋白质、microRNA等的高效识别与交叉检测,扩大了纳米孔传感器的应用范围,释放单分子纳米孔传感器在定量分析方面的潜力,为疾病诊断、基因组学研究、环境监测等提供工具。

在第三期沙龙中途,学院举行了2025年春季学期优秀报告人颁奖仪式。药学院副院长陈立功老师为刘诗雨(导师:钱锋)、孙雪歌(导师:秦为)、赵茹(导师:储凌)三位同学颁奖,表彰她们在上学期学术活动中的出色表现。
颁奖结束后,陈立功老师对学术沙龙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他表示,学院将持续优化沙龙内容与形式,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和产业领袖参与分享,拓展博士生学术与行业视野;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发展的系统引导,帮助大家在科研深造和就业选择中明确方向,增强核心竞争力。他鼓励师生持续创新、积极参与跨领域合作,共同推动学院学术交流迈向更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