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药学人 | 清华大学药学院药学实验班王瑶同学在《Plos Genetics》上发文阐明了二甲双胍对肝细胞作用的基因组图景

20161130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Nadav Ahituv课题组在《Plos Genetics》上发表了“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Metformin Hepatic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由Ahituv课题组独立完成,UCSF博士后Marcelo R.Luizon, Walter L. Eckalbar和清华大学药学院药学实验班1字班学生王瑶为共同第一作者。其中王瑶同学于UCSF为期两年的交流学习受到了中国留学基金委的资助。

二甲双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一直被用作为二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近年来也适用于癌症治疗,然而其作用机理一直不十分明朗,并且对于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是无效的。Ahituv课题组认为,这种药效差异很可能和基因因素有关。为了更好地研究二甲双胍的药效差异原因以及作用机理,研究组将人类原代肝细胞分为了对照、二甲双胍处理组、二甲双胍和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组,分别进行了RNA-seqChIP-seq(H3K27ac, H3K27me3)实验。通过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组发现了千余个AMPK依赖型和非依赖型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了二甲双胍的AMPK依赖型与非依赖型作用基因网络,并且利用siRNA对其中差异表达最大的基因ATF3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它在糖异生抑制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研究组还利用基因组数据发现了大量被二甲双胍增强或抑制的调控因子,并在肝细胞系中成功验证了部分潜在启动子和增强子的活性,验证了此前其他研究组通过GWAS发现的ATM基因和二甲双胍作用通路的潜在联系。

: 二甲双胍的AMPK依赖型与非依赖型作用网络

        本项研究提供了二甲双胍对肝细胞作用的基因组图景,重点强调了启动子和增强子等调控因子对二甲双胍药效的潜在影响,并发现了大量二型糖尿病研究的潜在候选基因。



王瑶,女,1993年生,就读于清华大学药学院药学实验班八年制。

曾获林安德综合奖学金、生命学院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两次清华之友-大连业建奖学金。

20149月至20167月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进行为期两年的交流学习,师从Nadav Ahituv教授,进行药物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