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 学术报告|药学院海外学者讲坛:吴鹏教授



药学院海外学者讲坛



undefined

2024年5月21日,清华大学药学院海外学者讲坛在生物医学馆E109会议室顺利举办,此次论坛邀请到了美国Scripps研究所分子医学系的吴鹏教授。吴鹏教授围绕“下一代T细胞癌症免疫治疗的开发”展开了精彩的报告。本次论坛由药学院秦为老师主持。论坛伊始,秦为老师隆重介绍了吴鹏教授,并对吴鹏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嘉宾介绍

undefined

吴鹏,美国Scripps研究所分子医学系教授。2005年在Scripps研究所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师从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K. Barry Sharpless教授, 2005年至200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美国科学院院士Carolyn R. Bertozzi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吴鹏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正交化学与糖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以探索针对癌症和人类病原体的细胞和分子机制。FucoID是一种由吴鹏实验室开发的无需进行遗传操作的标记技术,是首个针对实体肿瘤的特异性T细胞的技术。吴教授因其在免疫治疗方面的成就获得了2020年ACS Horace S. Isbell奖、2021年RSC Horizon奖和2021年SFG糖生物学显著成就奖。


主讲内容

在报告中,吴鹏教授首先介绍了基于T细胞的肿瘤免疫疗法目前面临的三个重要挑战:肿瘤响应T细胞含量低导致的低应答率;转移入体内的T细胞无法长时间保持;以及一些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会抑制T细胞的功能。为了解决其中的问题,吴鹏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开发的FucoID技术,这项技术利用了来自H.pylori的一种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这种酶的基本功能是能够将GDP-岩藻糖转移到糖链上。最特殊的一点是,当将这种酶连接在它的底物GDP-fucose上后,它可以将自己转移到细胞膜表面的LacNAc上。这也使得它能够在不做任何遗传操作的情况下定位在细胞膜,并对发生相互作用的细胞进行标记。

吴鹏教授首先在B16-ova黑色素瘤,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细胞系进行了FucoID的标记以识别对肿瘤特异性抗原有响应的T细胞,并在MC38实体瘤模型中证明了被标记的PD1+T细胞相比全体PD1+T细胞来说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此外,吴鹏教授还尝试了用FucoID标记抗原特异性的CD4+T细胞以及利用FucoID去分析经过检查点抑制剂处理后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也均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报告结束以后,吴鹏教授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并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他将这种特殊的岩藻糖转移酶引入自己的研究的过程。


undefined

undefined


最后,秦为老师代表药学院向吴鹏教授赠送了一枚精致的奖杯作为纪念。

undefined

秦为老师代表学院献上纪念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