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由清华大学药学院海外学者讲坛在医学科学楼B323会议室顺利举办,此次论坛邀请到了丹麦奥尔堡大学化学与生物科学系的Peter Kristensen教授。Peter Kristensen教授围绕“Targeting membrane proteins with recombinant antibodies from phage display libraries”的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报告。本次论坛由药学院杜娟娟老师主持。论坛伊始,杜娟娟老师介绍了Peter Kristensen教授,并对Peter Kristensen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Peter Kristensen,丹麦奥尔堡大学化学与生物科学系教授。1995年在奥胡斯大学取得化学与生物技术博士学位。1995-1997年于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 LMB)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Gregory Winter。先后在奥胡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工程系以及丹麦奥尔堡大学化学与生物科学系任教。
Peter Kristensen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展噬菌体筛选技术在细胞表面进行抗体筛选的技术,解决细胞表面筛选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问题,并以此为工具,鉴定多种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
在本次报告中,Peter Kristensen教授首先介绍了抗体噬菌体筛选早年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针对细胞进行噬菌体筛选的重要性及挑战。随后,Kristensen教授介绍了其团队构建的新型、高质量的合成单域抗体库-Predator,该库基于单域抗体,该库中的CDR2和CDR3的设计旨在模仿人体自然免疫组库中氨基酸的出现频率,使用三核苷酸合成进行CDR随机化从而提高抗体库的质量。进一步的,Kristensen教授介绍了下一代测序技术(NGS)为抗体筛选所带来的机遇,即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更容易在筛选中获得特异性但是比较稀有的抗体序列。
之后,Peter Kristensen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从基因文库中噬菌体展示选择抗体片段的新方法,该方法以组织切片中稀有细胞表达的抗原为目标,通过遮蔽的紫外交联法或者显微微操作的方法,将稀有细胞从大量旁观细胞中分离出来,并通过测序获得相应的抗体。Kristensen教授介绍了他们在循环肿瘤细胞以及人脑切片中毛细血管周围细胞上的筛选,并鉴定这些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物,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标志物可能是带有疾病/细胞特异性后修饰的蛋白,难以通过转录组学方式进行研究。因此,这种方法可以为发现各类组织中稀有细胞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提供宝贵的工具。
报告结束后,Peter Kristensen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并围绕研究细节、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展开更深入的探讨。Peter Kristensen教授还提出技术创新对于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来总结自己研究工作,并表明自己对该领域更广阔的研究前景的期待。
最后,杜娟娟老师代表药学院向Peter Kristensen教授赠送了一枚精致的奖杯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