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 药学博士培养

清华大学2009年设立药学本科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7月正式获批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系统完整的药学本科、硕士和博士一体化教育教学体系。学院在学科设置上继承创新,齐头并进,既有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等传统方向领域,又有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物学、社会与管理药学等多个新兴方向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布局。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3人,近80%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形成了一支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作为清华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药学院目前已建成和开放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子平台、药物制剂子平台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强大的技术平台为药学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提供了有力支撑。药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生研究生27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高层次人才培养初具规模。自2015年建院以来,药学院已培养近200名毕业研究生,为全球医药卫生领域输送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军人才,为人类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清华大学药学院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追求卓越、促进转化、国际接轨、世界一流”的整体要求,致力于培养既具备广博且精湛的理论知识及科研技能,又具备实现突破性基础科研与成果转化所必须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未来药学科学家及创新药物研发、管理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高端人才,向全球培养和输送推动医药领域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引领者和开拓者,为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做出突出贡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药学院研究生教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保障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1.多元化招生模式,保证生源质量

药学院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在招生方式上采用学院单独招生与“四方”(药学院生命科学相关方向、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联合招生相结合的模式,确保吸纳适应药学人才培养需要的优质生源。同时,药学院在每年6月底或7月初连续多年举办“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提前选拔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锁定优秀生源。

2.设立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发挥集体指导优势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此基础上,药学院所有在读博士生还需设立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博士生的科研工作进行针对性和连贯性的学术指导并集中体现在论文选题、课题进展、成果总结、论文写作及发表等环节。指导委员会每学年定期组织年度评审会,听取研究生课题进展汇报,并给出指导意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作用,激励学生进行原创性和探索性的科学研究,帮助博士研究生高质量地完成课题工作。

3.注重专业课程建设,打造药学特色课程体系

药学院围绕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特点,进一步夯实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不断开设前沿和特色课程,构建涵盖药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持续打造和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授课师资方面,我们根据课程实际需要邀请政府相关机构、兄弟院系、国内外制药企业相关部门人士以及其他业内专业人士组成授课专家组,集各领域顶尖专家力量,全力保障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4.严格培养环节考核,完善分流机制

药学院明确博士生资格考试、开题、中期、预答辩等各环节考核和分流要求,例如博士生资格考试设有每次不少于20%的不通过率,如果两次资格考试不通过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博士生资格考试,将失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资格,予以分流。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我院博士生论文送审实行双向全隐名送审模式,对各项评审结果和修改意见制定明确的反馈和审议机制,对学术不规范行为坚决零容忍,筑牢学位论文质量关口。

5.强化学术交流,促进全面发展

药学院对研究生的学术汇报能力做出明确要求,并统筹组织开展“药学院博士生学术沙龙”等多项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以交流、学习、锻炼学生演讲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搭建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在师生间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提升学术能力,促进学术创新。

6.设立研究生工作委员会,加强全过程管理

研究生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研究生培养的各项要求,统筹管理研究生培养各项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处理导学矛盾和研究生突发/紧急事务等问题,保障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运行。